扬州希公子西装定制价格-西公子加盟电话
《天宫图》郑德朱厚照皇帝的七大嗜好花花公子朱厚照
最后,我想谈谈郑德皇帝。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写。正是这位名叫朱厚照的皇帝使我们无法对他作出完整的评价。他到底是不是一个淘气的男孩?还是一个愤怒的年轻人?还是前途无量的“将军”?因为按照传统道德,他真的是叛逆到了极点。他十四岁登基,三十一岁去世。这段历史可以说是荒诞的。我常常想,不可能的事情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在他身上。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先看看他做了什么。
公元1505年,勤劳智慧的弘治皇帝被误诊为伤寒,服药过量,导致病情严重,最终流鼻血。明朝孝宗后宫只有一个张皇后。她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二儿子朱厚辉早逝。这也奠定了孝的基础,并引起了明朝历史上一场礼仪之争。可见,封建社会多生孩子也不是没有好处。皇帝的长女太康公主也病了,所以朱厚照是孝宗的独子。当然是有人照顾,父子情深。小宗想要的天伦之乐终于实现了。纵观明朝的帝王历史,父子二人都是善良的,相亲相爱的。只有一种情况。朱厚照两岁时被封为王子。历史记载表明,朱厚照小时候也是一个聪明、睿智、勇敢的形象。然而面对成千上万人喜爱的成长环境。考虑到我们现在唯一的孩子,似乎可以窥见他后来行为的原因。
1506年,郑德继承了王位。才14岁。
我的第一个爱好是体育舞蹈。
这哥们在东宫的时候,赏了太监刘瑾率领的八虎。下大力气表演抖空竹、滑冰、相扑、打鼓、皮影戏、写字、喷火、杂技等上百种剧目。当时各行各业的人都来了,非常热闹。
我的第二个爱好:我喜欢动物。
吴中创造了封建帝王饲养动物的最鼎盛时期。皇室出资建立了“豹屋”。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虎、大象、狮子、鬣狗、长颈鹿、老鹰等等。只是国家动物园。有一次,皇帝突发奇想,想把老虎训练成一只听话的狗,但是失败了。朱厚照自己差点被他的老虎吃掉,但幸运的是,他被乡绅的保镖蒋斌救了。老虎很容易就被赶走了,老虎又出来了。这个蒋斌后来成了郑德后期的大奸臣之一。为了驯养这些动物,皇宫投入了大量资金。只有240人在等司机留下的豹子。这显示了豹纹房的成本。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明武宗建立的豹子楼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各种解释。涉及对武宗的评价和对“豹府”性质的讨论。1994年3月,《北京文物报》上的文章《豹屋非豹屋新论》也指出,原来的“豹屋”一词由“八分”的阿拉伯谐音改为“豹屋”,直译为“技术学术研究中心”。我们文人需要思考,还是我们需要思考?也许我们都需要思考。是有人篡改了历史,还是需要重新认识历史?
电视剧中的朱厚照
第三个爱好:喜欢演戏。
无论如何,朱厚照和后宫里的每个人都在扮演一部古老的**。宫殿里建造了一座古老的好莱坞。这部**的明星、制作人、发行人、观众、导演都是皇帝本人。他穿着古装伪装成一个富商。打扮成商人的宫女,广购商品。当时皇宫里有很多商店和挥舞的酒旗。我看到一个优雅的儿子来了。与所有商家谈论价格和商机。在这种随意的买卖中,我赚了很多钱。累了,呆着,渴了,喝水。心情好的时候,别忘了去逛逛弘毅园。
我的第四个爱好:我喜欢军队。
朱厚照小时候学过鞑靼语。并了解回族习俗。郑德烧了很多有回文的瓷器。他还自称沙吉奥兰;如果你向西方僧侣学习,你会称自己为凌展班丹,太平洋保险的法国国王。在他改名为寿之后,他还命令他的公司设立一个名为“太监一号”的牌匾。郑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部在小王子的率领下南下。时间惊呆了。朱厚照本可以集中并部署其军队。但他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让人大吃一惊。
首先,我决定用个人冒险。因为曾祖父和正统皇帝的关系,他有过北伐被俘的经历。所以朝鲜的反对声很大。郑帝推通众,独断专行。带领数万将士以粮为生,明军士气高涨,最终取得胜利。郑德亲征的辉煌胜利是16名鞑靼士兵阵亡,代价是600多人伤亡。从历史上看,战争数量的统计夸大现象存在已久,但这次对人们来说却出奇的准确。几乎没有对胜利的赞扬。作为公务员的一员-历史学家。录制的时候还不忘调侃一下。
但是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皇帝和官僚的问题!不管皇帝的功绩是否被抹杀,亲征的结果是蒙古再也没有南下。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充满激情、不怕牺牲的英明君主的形象。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朝着一个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他自封为“大将军”,并改名为朱寿。我开玩笑的。我把自己封闭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就迷上了将军。这似乎很有趣。518年秋,郑德命内阁大学士起草圣旨,再次命“大将军朱厚照”巡视西北边境。这一次,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郑德忙着让自己成为“镇主”,而“五千克石头”则去了西北,到处寻找一战的无聊日子。根据这一法令,郑德再次给自己的姓氏,排名第一的学生内阁大学。就这样,他成了手下最有权势的王公,也是最有权威的文官。由于政府的疏忽,朱模仿明成祖,秘密准备造反,而武宗荒废政事,于十四年举旗造反。皇帝并不担心,这正好是他南巡的机会,所以他带领他的军队在强大的将军朱寿的旗帜下战斗,但谁知道王守仁已经在路上平定了叛乱。这个消息丝毫没有降低吴将军的兴趣。他单手导演了一场闹剧。他又释放了朱,亲手把他俘虏了,然后庆祝他的平叛胜利。
519年,郑德准备以“大将军”的名义亲自视察南方各省。法庭上太吵了。官员们再也无法忍受了。午门有“跪谏”,皇帝劝说无果。不知所措。在豹房救了皇帝一命的打虎英雄蒋斌出现了。他不仅能打老虎,还能当部长,一点也不含糊。在郑德的要求下,146名官员跪下劝说他们不要去,每人被奖励了30根棍子,其中11人当场受伤和亡。一位部长在他最小的儿子面前被杀。事情一发生,内阁大学的学生都辞职了,但是没有被批准。朱厚照被这个感动了。很难知道南方的行程,因为风暴已经推迟了几个月。
第五个爱好:喜欢旅游。
比起那些在深宫长大却从未离开过皇宫的皇帝。郑德皇帝确实是个例外。他登基后,几乎从未间断。我厌倦了在东宫打猎和射击。我喜欢到处跑。为此而是不对的。现在,你认为这也是一场坚定的驴赛吗?可惜,我生在皇家是不对的。郑德十二年八月,朱厚照突然“兴冲冲地来到魏国,幸亏他在昌平。”朝鲜外交部长得知朱厚照微服私访后感到惊讶。大学生梁楚、江眠、毛奇等人没有汽车,匆匆离开了朝鲜。他们一直追,直到到达沙河,但他们赶上了朱厚照。他们试图阻止他,并要求他回到他的宫殿。如果朱厚照不听,他必须离开居庸关。幸好守卫居庸关的张勤坚守原则,关了城门,拿着剑坐在门口。他命令管仲:“你要是说什么,就斩了它!”别让朱厚照出去。
朱厚照非常生气,下令逮捕张勤。但此时此刻,北京官员的发言如雪片般飞来。朱厚照无法理解,他感到更加狂躁和焦虑。蒋斌见众大臣尴尬,急忙上前劝道:“国内外大臣纷纷前来闹事,闹得沸沸扬扬。请你暂时在家收下,以后再处理。”朱厚照要回去了。
但是朱厚照没有放弃。过了几天,又派孙悟空去巡视白洋口,换了他信任的太监,而不是张居庸关。然后,他和蒋斌换了衣服,晚上出了德胜门,一直过关,到了福轩“镇政府”的宫殿。在蒋斌的指引下,朱厚照在深夜随意闯入富轩高门大户,并强迫一名女子陪伴他。
参观完傅玄,朱厚照又去了大同等地游玩。
郑的南巡是在1519年秋天实现的。江南美丽的风景和气候给喜欢娱乐的郑德增添了刺激。只要郑德高兴,他可以做任何事情。问题是郑德的船在用平底船捕鱼的计划中倾覆了。掉进水里的郑德很快被救了上来,但是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恢复过来。1520年底回京后,1521年初于自己的豹房。不到30岁。
第六爱好:爱美女。
皇帝说:“天下之下,是王之地,沿海领地?难道是王部长?”妆六宫,美三千。美人如云!但还是满足不了这个年轻人。我觉得无聊了很久,就模仿后宫开青楼,让很多丫鬟打扮成粉头。当然,顾客只有一个。朱厚照挨家挨户地听音乐,找乐子。后来觉得不满足就出去了,住在葛楼的妓院里。不长也没意思。建一个豹房。他即位以来,很快就娶了夏皇后,选了几个妃子。然而,他对后宫的皇后和嫔妃似乎漠不关心。自从搬到豹子楼后,他很少回后宫,而是把自己喜欢的女人都放在豹子楼和福轩镇政府。吴宗元对远离后宫的豹子宫的爱,是因为与夏皇后不和还是其他原因,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
豹房里美人如云,武宗生活放荡,极大地满足了他的感官享受。里面全是教学部的女乐,朝鲜美女,西洋舞女,扬州姑娘,甚至寡妇。豹房里有几个女人?恐怕我自己都不认识吴总。那些目前还不能称之为幸运的女子被安置在浣衣寄养中心,所以武总时不时会打电话给她们。这里不仅有内大臣的贡献,也有吴宗钦带回来的。很难想象有多少人。据说人们经常于饥饿和疾病。是吴中的另一家妓院,福轩。初到富宣,他可以在这个远离京城的军事重镇放纵自己。每天晚上,吴宗都带着一群亲兵和孔在街上游荡。当他看到那座有高墙和庭院的大厦时,他命令秦冰上前把门砸碎。然后他就进去把女人们逼了,搞得人心惶惶,扰乱了家人。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那些富裕的家庭纷纷贿赂蒋斌,希望避免邪恶。
南下抗逆时路过山东临清,皇帝莫名其妙失踪了一个月。原来武宗在太原的时候,有一个艺妓叫刘良女,曾经爱过他一段时间。西游归来后,刘良女被安置在西苑台液池滕昭寺,自称刘夫人。由于刘良女很善良,每当豹房里的人偶尔犯点小错,只要刘良女在自己面前替他求情,就不会追究。这次南巡,本来武宗是要带她一起去的,但是当时正好刘娘娘生病了,武宗就同意拿玉簪做抵押,在她生病的时候派人去接她。武宗过卢沟桥时,不小心把玉簪掉到河里了。临清时,吴派人去接刘,刘不肯来。因为没有信物,武总不得不亲自回京近一个月。由此看来,子也可以称得上痴情天子。
关于武宗与刘亮女的相识,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根据鲁的记载,刘良女是太原金殿乐师杨腾的妻子。武宗在山西时运气好,派人到太原求教女乐,得到了刘良女。吴宗羲因为出色的色彩和艺术,从玉林带回了豹子屋,舒硕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爱情故事。《刘良女》中大同宫著名歌手武宗,有一次假扮小官,出宫入教堂,由此结识刘。当时在这么浪漫的地方也不是很显眼。别人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但刘雪亮的眼睛认出他不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对他特别尊敬或有新的看法。自从想起这个刘,就派人带他去北京。这就成了后来的名剧《王子与舞女》的故事框架,只不过刘变成了李凤杰。武宗下江南,刘总是陪伴左右,多次出现在臣民面前。吴忠把自己的名字和刘的名字写在南京顺治的椽子上,刘成了吴忠一生中最爱的女人。
第七爱好:爱领养。[/s2/]
武宗统治后的短短十年间,养子就有100多个,甚至七年间有127人改姓朱,真是闻所未闻。在这些学期中,最受欢迎的是钱宁和蒋斌。不姓钱的因年轻时被卖给宦官钱能而改姓钱。因其狡猾、狡诈、射击娴熟,深受军事学者喜爱。钱宁为豹屋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据说自从吴总经常在钱宁豹房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官员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了。只要他看到钱宁懒洋洋地走出来,他就知道皇帝马上就要出来了。蒋斌是一位著名的将军,他非常勇敢。在镇压刘浏起义和刘启起义的过程中,他被三支箭射中,一支射中了另一支,但他并不害怕,又打了起来。当他因军事工作而得到一个听众时,他谈到了指挥战争的艺术,这非常符合武宗的意图,所以被留在了他的身边。可惜这些儿子都没有成为有能力为官的大臣。从那以后,使徒行传留下了一些恶名。
历史很有趣。养子那么多,却没有真正的皇室骨肉。14岁登基,30岁去世近17年。每天晚上的聚会,多少男女相爱却没有孩子,这对他来说是无法治愈的痛苦,所以他甚至导演了娶孕妇的闹剧。郑德十一年,在家游手好闲的马安为了得到复职和升迁的机会,与武宗身边的红人蒋斌结交。蒋斌在武宗面前高度赞扬了马昂的妹妹,称赞她美貌出众,骑射技艺高超,能歌善舞。武宗看了,非常高兴。不管有没有怀孕,都是她从傅玄那里带回豹舍,提拔了马安。事实上,运气好的话,马另有打算。
因为当他意识到自己不能生孩子的时候,他就想瞒着这个世界。朝臣们听到了一些传言,看到了马安超授予的右都督。知道谣言是真的,他们开始要求武宗不断驱逐马史,以避免任何麻烦在未来。不知道是《吕不韦怀孕了》之类的典故让武总在奏章中猛然醒悟,还是明明事情已经败露,武总却渐渐疏远了马史,并没有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也许朱厚照之所以有这么多被收养的孩子,是因为没有孩子的心理安慰。
朱厚照明武宗生于1491年,1505年即位,1521年去世,时年31岁。他统治了17年,他的头衔是郑德。苏颖睿、赵哲德、龚显鸿文、承天大道、谥号、小思皇帝易。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康陵。夏皇后的。没有孩子。
最后,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有很多关于这个有趣的大男孩的介绍。不管是好是坏。必须结束了。留给后人评论吧。
龚自珍的诗
生平
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①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②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嘉庆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同年,他开始戒诗。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③29岁至去世。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等,也都是这时期作品。龚自珍墨迹政治学术思想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
龚自珍从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说:“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指龚自珍、魏源)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清代学术概论》)早在嘉庆二十五年,他已指出“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户”,“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西域置行省议》)。在道光三年,他深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他对时代的危机,不止是敏锐地感觉它,而且也积极地建议挽救它;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的幻想和希望。龚自珍处在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艰苦、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他最初接受的是以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为代表的正统派考据学。但他冲出考据学的藩篱,不为家学和时代学风所囿。在现实社会运动主要是农民起义的启发下,他以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研究现实。在《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中,他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平均篇》指出了贫富不均所造成的社会败坏现象及其危险的后果:“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提出“均田”的改革主张,要求“贵乎操其本源,与随其时而剂调之”,“挹彼注兹”,平均贫富。在《尊隐》中,他隐晦曲折地表现出对农民起义的大胆想象和热情颂扬,向往着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但他的政治思想和理想是不彻底的。后来他看到均田制是办不到的,又作《农宗篇》。主张按宗法分田:大宗百亩,小宗、群宗二十五亩,其余闲民为佃农。其目的是“以中下齐民,不以上齐民”,建立以中小地主为基础的封建统治。由于未能突破封建阶级的根本立场,因此,他在《农宗答问第一》及《农宗答问第四》中又肯定大地主的地位。
龚自珍到30岁前后,在学术思想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从对正统派考据学严历地批判到坚决抛弃考据学,接受今文经学《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从刘逢禄学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但他肯定考据学的有用的部分;同时也批判今文经学杂以谶纬五行的“恶习”,而主张“经世致用”,倡导学术要为现实政治服务。从此他更自觉地使学术研究密切地与现实政治社会问题联系,研究的课题更为广泛。他“为天地东西南北之学”,研究地理学,而特别致力于当代的典章制度和边疆民族地理,撰《蒙古图志》,完成了十之五六;对现实政治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写《西域置行省议》和《东南罢番 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巩固西北边疆。随着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的增长,以及政治、学术思想的逐渐成熟,他深入探讨了天地万物以及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并把经史、百家、小学、舆地以及当代典章制度的研究,完全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历史观。他说:“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人伦品目焉。史存则周存,史亡而周亡。”(《古史钩沉论二》)这里有前辈章学诚“六经皆史”观点的影响,但比章说更扩大、通达、完整,更有科学性和战斗性。他把古代的一切历史文化的功罪完全归结到史官,并以当代的史官即历史家自任。他认为史官之所以可尊,在于史官能站得高,从全面着眼,作客观的、公正的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这实际是要使历史和现实政治社会问题即“当今之务”联系起来,应用《春秋》公羊学派变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尊史”的口号下,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作全面的批判。这就是他在《尊隐》里所尊“横天地之隐”的具体化。与此同时,他继续不断地关心现实政治社会的重大问题,不断地提出批判和建议,始终没有与庸俗官僚同流合污。道光九年(1829)殿试《对策》中,他肯定经史的作用,更指出经史之用必以现实问题为依据,“不通乎当世之务,不知经史之施于今日之孰缓、孰亟、孰可行、孰不可行也”;对现实问题,特别关切西北边疆和东南海防,要求皇上“益奠南国苍生”,“益诫西边将帅”。同年十二月,有《上大学士书》,建议改革内阁制度。他对腐朽的官僚机构和庸俗官僚深恶痛绝。道光十二年(1832)夏,又有手陈“当今急务八条”,其中之一就是“汰冗滥”(《己亥杂诗》自注)。道光十八年(1838),奉命到广东海口查禁鸦片,他作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主张严禁鸦片,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者;主张和外国作有益的通商,严格禁止奢侈品的输入;并驳斥了僚吏、幕客、游客、商贾、绅士等等各式投降派的有害论调。在中英鸦片战争发生后,江苏巡抚梁章巨驻防上海,他在丹阳书院于暴前数日写信给梁“论时事,并约即日解馆来访,稍助筹笔”(梁章巨《师友集》卷六《仁和龚定盦主事》条),表示希望参加梁章巨的幕府,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更表现出坚决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龚自珍在中年以后,随着仕途失意,感慨日深,思想也陷入矛盾、烦恼和痛苦,“坐耗苍茫想,全凭琐屑谋”(《撰羽林山馆金石墨本记成,弁端二十字》)。有时想以“搜罗文献”,“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甚至想“发大心”,寄幻想于佛教,以求超世间的解脱。但他爱祖国,关心现实,无法排除“外缘”,终于成不了佛教徒。龚自珍的思想就其主导方面说,虽然他的批判不彻底,改良的目标不明确,但他的政治思想和态度始终是积极的,他看到清王朝的现实统治为“衰世”,为“日之将夕”,确信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并寄以极大的热情和希望,也是始终一贯的。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前夕,一个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启蒙思想家。一生中因为政治改革而不得不退隐.
[编辑本段]文学创作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指出儒学、政事和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他认为诗和史的功用一样,都在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文章、诗歌都和史有源流的关系。他认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经》是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人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七》)。因此,选诗和作史的目的,都是“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下之”,进行社会历史批评。所以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清议”或“评论”,“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杂诗,己卯目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夜直》)。从这一诗论观点出发,他认为诗歌创作的动机是由于“外境”即现实生活所引起,“外境迭至,如风吹水,万态皆有,皆成文章”(《与江居士笺》),不得不然。而创作方法则和撰史一样,应利用一切历史资料(《送徐铁孙序》)。龚自珍的诗和他的诗论是一致的。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他从15岁开始诗编年,到47岁,诗集共有27卷。他很珍惜他的少作,“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己亥杂诗》)。这些“精严”而“字字真”的少作,虽然都已失传,但当时却是针对政治腐败和官僚庸俗的“伤时”、“骂坐”之作,被一般文士视为“大不可”的。因此他又曾几次戒诗。
嘉庆二十五年(1820)的秋天,他开始戒诗,次年夏因考军机章京未被录取,赋《小游仙》15首,遂又破戒。道光七年(1827)十月,他编了两卷《破戒草》后,又发誓戒诗,“戒诗昔有诗,庚辰诗语繁”正是愤慨于他的诗不能为腐朽庸俗社会所容忍。所以后来他又破戒作诗。龚自珍诗今存的600多首,绝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主要内容仍是“伤时”、“骂坐”。道光五年的一首《咏史》七律是这类诗的代表作。诗中咏南朝史事,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险恶统治,庸俗苟安,埋头著书,“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诗末更用田横抗汉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文士的用心:“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又如道光六年(1826)所作七律《释言四首之一》,愤怒反讥庸俗官僚对自己的诽谤,“木有文章曾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天”;辛辣嘲弄朝廷大官僚对自己的嫌弃,“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晚年在著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不仅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危害,统治阶级的昏庸堕落,而且也看到了人民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内疚,如“只筹一缆十夫多”、“不论盐铁不筹河”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龚自珍更多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和自豪感。如道光三年(1823)的《夜坐》七律二首,“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在沉寂黑夜的山野景观中,寄托着诗人清醒的志士孤愤,抒发着对天下气沉沉的深忧。道光六年的《秋心三首》七律,“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深深为边塞形势担忧,感慨仗剑报国的志士无多,更缺少知音的同志。他常常用“剑”和“箫”、“剑气”和“箫心”来寄托他的思想志向。“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对于自己的志向抱负不能实现,深为苦闷。在“抛却湖山一笛秋,人间天地署无愁”(《梦中作四截句》)的现实环境下,诗人除了抒发感慨、纵横议论之外,回忆值得留恋的快乐的过去,幻想现实之外美妙的境界和世界,乃成为诗人思想中一种必然的发展和出路。因此,在诗人的许多作品中表现了重重矛盾。作于道光元年的《能令公少年行》一首七言古诗相当集中地表现了诗人思想中的矛盾。诗中有逃向虚空的消极因素,更多的积极意义在于诗人对无可奈何的现实社会环境的极端厌恶和否定,因而在《己亥杂诗》“少年尊隐有高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二诗中,他确信前所未有的、巨大时代变化必然到来,希望“风雷”的爆发,以扫荡一切的迅疾气势,打破那令人窒息、一片气沉沉的局面。
[编辑本段]龚自珍诗的特点
1,政论、抒情和艺术形象的统一。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他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2,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在他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则从衰败中看出新生。“天命虽秋肃,其人春气腴”(《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十五首》),从没落的时代中,也看到新生的一面。
3,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诗人自觉地运用古典诗歌多种传统形式,“自周迄近代之体,皆用之;自杂三四言,至杂八九言,皆用之”(《跋破戒草》)。实际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的《己亥杂诗》315首,独创性地运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内容无所不包,诗人的旅途见闻,以及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历历如绘,因而成为一种自叙诗的形式。它们可以作为一首诗读。由于作者这种充分地、富于创造性地运用,自然地使七言绝句成为一种最轻巧、最简单、最集中的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是龚诗风格多样化的基础。“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题王子梅盗诗图》),诗人是以风格多样化自勉和自许的。他的古体诗,五言凝炼,七言奔放;近体诗,七言律诗含蓄稳当,绝句则通脱自然。
4,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般自然清丽,沉着老练,有杜韩的影响,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不同于唐宋诗,实开近代诗的新风貌。龚诗在当时欣赏的人不多,它的影响始大于晚清,主要由于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又不落于以文字、学问、议论为诗。龚自珍文在当时比诗有名,也更遭到一般文士的非议,目为禁忌,不敢逼视。除几组学术论文外,它们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同形式的政论文。有些“以经术作政论”,“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清代学术概论》)。这些文章都是用《春秋》公羊学派的观点与现实的政治联系,引古喻今,以古为用。如《乙丙之际箸议七》、《乙丙之际箸议九》和《尊隐》等,都是公羊“三世说”的运用。有些则是直接对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揭露和批判,如《明良论》;以及各种积极建议的篇章,如《平均篇》、《西域置行省议》、《对策》、《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等。另一类是讽刺性的寓言小品,如《捕蜮》、《病梅馆记》等。还有许多记叙文,记人、记事、记名胜、记地方,如《杭大宗逸事状》、《书金伶》、《王仲瞿墓志铭》、《书居庸关》、《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等,内容不同,都富有现实意义。
[编辑本段]龚文的表现方法
一般很简单,而简括中又有铺叙夸张,有的直率,有的奇诡。他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散行中有骈偶,有的瑰丽,有的古奥,甚至偏僻、生硬、晦涩。龚文区别于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一个独特的发展,开创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风气。龚自珍的词也很著名。谭献认为龚词“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复堂日记》二)。实际上,他的词没有摆脱传统词的影响,偏重于词的言情本性。他也写了一些抒发感慨怀抱的词,如〔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抒发孤独而自豪的感情;〔凤凰台上忆吹箫〕《丙申三日》写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浪淘沙〕《书愿》写愿望,略同《能令公少年行》;〔百字令〕《投袁大琴南》写与袁琴南儿时同上家学的情景;〔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写思想上剑态和箫心的矛盾,有志于作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但龚词大部分还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远逊于诗。晚年他发现自己词的缺点:“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己亥杂诗》)他所谓气体,就是风格,自知缺乏现实社会内容。本集和版本 龚集传世版本甚多,最初有《定盦文集》3卷、《余集》1卷,附《少作》1卷,道光三年自刻本。《己亥杂诗》亦有道光十九年自刻本。龚自珍去世后第二年,魏源所辑《定盦文录》12卷,又考证、杂著、诗词12卷(《定盦文录叙》)。后有《定盦文集》3卷、《续集》4卷,同治七年吴煦刻本。今有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排印《定盦文集》4册,涵芬楼影印《定盦文集》3册,均吴煦本。光绪以来至清末,传本益多,有光绪十二年朱之榛《定盦文集补编》4卷;以“全集”名者,有光绪二十三年万本书堂刻本《龚定盦全集》;有宣统元年国学扶轮社排印本《精刊龚定盦全集》;有宣统元年邃汉斋校订时中书局排印本《校订定盦全集》10卷;有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定盦全集》等。民国以后,有1935年上海襟霞阁本《龚定盦全集》;1935年王文濡编校、国学整理社本《龚定盦全集》;1937年夏同蓝编世界书局本《龚定盦全集类编》等。1959年王佩诤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龚自珍全集》,此本基本上参照邃汉斋校订本编例,分为11辑,第1至第8辑为文,第9、10辑为诗,第11辑为词。
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他支持查禁鸦片,并建议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编辑本段]己亥杂诗两首
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
浩荡离愁白日斜(xia),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已亥:道光十九年。这年龚自珍四十八岁。
“吟鞭”句:谓作者要离开北京回南方。吟鞭:诗人的马鞭。
“落红”二句:谓花朵虽然、委落尘埃,但仍会化作春泥,培育白花的生长。落红:落花,诗人自喻。
[编辑本段]龚自珍纪念馆
龚自珍纪念馆位于杭州城东马坡巷6号小采园内,占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开馆。龚自珍,名巩柞,字璱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和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纪念馆 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为清代桐乡人汪维所建“小米山房”,俗称“小米园”。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出生于马坡(婆)巷。龚自珍(1792-1841),道光九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学务博览,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革图强,“以朝章国政世情民隐为质干”,“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著有《定庵文集》,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龚自珍虽自11岁随父亲去京,久居在外,归杭次数不多,但对家乡眷恋之情在诗中时有流露,“从此与谁谈古外,马婆巷外立斜阳”。1988-1989年,小米园整修后作为龚自珍纪念馆。馆占地约0.7公顷,建筑面积49米,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主体是座清代风格的两层楼房,上下五开间,兼有耳房,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馆内正厅安放龚自珍半身古铜色塑像,四周悬挂沙孟海、赵朴初等名家提写的匾额、楹联。四个展室,陈列了龚自珍生平图文简介、大事年表、史料、龚氏年谱、诗选和后人研究文集等。庭院内小桥流水、假山亭榭,在花木衬托下,富有古典园林的特色。他的作品尤其受老年人喜爱。
[编辑本段]龚自珍之痛
“薮泽无才盗”,是晚清大诗人龚自珍针对当时中国人才极度匮乏所发出的感叹,为此他写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让龚自珍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不到20年,他所“呼唤”的那个“才盗”、那个“杰出的强盗”就诞生了。而此人,正是他的儿子龚橙。
龚橙是龚自珍的长子,字孝拱,号半伦。中国人讲究“五伦”,可这位龚大公子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龚半伦虽放荡不羁,可并非不学无术之徒,相反他自幼聪颖,“藏书极富,甲于江浙,多四库中未收之书”,少时即“沉酣其中”。
龚半伦虽家学渊源,又有严父亲授,却生性狂傲、喜空谈,世称狂士。为此,龚自珍曾多次劝勉儿子要踏实做学问。可惜,龚半伦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后来他流落到上海,依然放荡不羁,挥霍狎妓。
如果仅仅做一名“狂士”,倒也罢了,偏偏这位龚公子在走投无路之际投靠了英国公使威妥玛。龚半伦流利的英语,让这位公使大为惊叹。威氏对他极为赏识,给了他很高的待遇,行动有护卫跟从,月致万金。包括公使本人在内,上上下下都恭敬地称他为龚先生。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龚半伦为洋人效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据《清朝野史大观》、《圆明园残毁考》等载: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中国,龚半伦随英舰北上来到北京后,将辫发盘到头顶,戴洋人帽,穿白色西装,出入洋兵营盘,狐假虎威,好不得意。随后,他将联军引进圆明园,并抢先一步单骑直入,取珍宝重器以归,大发横财。然后,就有了那场震惊中外的大火……这场大火燃烧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还烧得所有的中国人心痛,也让世界上所有有良知的人心痛。
与龚半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父亲龚自珍。父子俩一个爱国,一个卖国,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清人赵翼说,名父之子多败德,这虽然不是必然规律,但名父不幸而有逆子,按照“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龚自珍自然也难辞其咎。
求~~~颐和园的历史价值和名人评价
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历史沿革:
1、明朝弘治七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2、清朝乾隆初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3、乾隆二十九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4、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5、光绪二十六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历史事件: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十六年,颐和园东宫门右侧建有小型电厂。它被称为“颐和园电灯办公室”,并被提供给颐和园。该研究所是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在该市设有“西苑电灯办公室”。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和颐和园电灯两套发电机组和电灯被摧毁。
4月28日,光绪四月二十八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仁寿寺召唤康有为。生命康走在总局的张靖,并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4月23日改革宣布后,光绪皇帝前往颐和园12次,召集改革者,改革计划。 8月的第四天,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到了宫殿。
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并了改革派,并未能通过改革运动。改革期间,慈禧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旧学校的中心,反对改革并为政变做准备。改革失败后,光绪长期被限制在花园的玉溪厅。
7月21日,光绪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了颐和园。 7月25日,俄罗斯军队首次入侵颐和园。在未来,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军队先后被占领。在颐和园占领期间,入侵者掠夺了宝藏,许多建筑物再次被烧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